告别

曾多次提起笔,想要写下与你们告别的话语;却发现,当笔尖落到纸上时,又不知该从何说起。两年的时光很短暂,仿佛昨天才刚刚踏入一中的校门,今天便已是一名高三的学生,不得不离计算机社而去;两年的时光又很长,与你们同行的日子,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,像数不清的星星,织成了我十六七岁的梦中最美的夜空。

两年,我拉着计社从很不平坦的路走过来,为它哭过、笑过。从小就不爱吃泡面的我,却为了它而逼着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将泡面咽下;从前那个打电话都紧张得要先写好稿的我,却为了它强迫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按下陌生的号码。直到把接力棒交给了更有朝气的一代,还是不忍松开手。因为,会怕它跌倒、怕它走歪。有人说,没有人能比父母更爱他们的孩子,因为他们在孩子身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。我想,是这样的。

与计社同行,我看着它一步一步地成长;而它的每一个脚印,也给我上了一堂又一堂的成长课。

刚到一中新校区不久,我就当上了计社负责人;那时的称号,叫做「代理社长」。这其中确实有些巧合的成分。简单点说,就是:没电脑,所以没多少活动;少活动,所以少人感兴趣;既缺设备又缺氛围,所以没人愿意在之前社团换届时报名当社长;没有社长,就要撤社。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。所以,新学期初,社联再次面向高一高二年级招聘社长,于是就这么戏剧性地被我撞上了。然而,经过这么一番波折,留给我的是怎样的一副摊子,便可想而知了,真的是几近一无所有。没有像其他社团那样整整一个暑假的准备时间,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策划方案,没有举办社团活动的经验,甚至连计算机社的章程都要重修。我无暇为当上社长而欣喜,便要开始手绘招新海报了。「白手起家」的艰辛,让人难以忘怀。所以我才会如此重视换届准备工作。一个社团若没有传承,它的发展轨迹便会像 y=tan(x) 的图像那样,就算某一刻辛辛苦苦地爬得再高,断掉了,就得从最低谷重新爬过。所以我害怕,害怕计社再度出现没有传承的局面。这便是为什么计社总要让高一的社干来当筹备活动的主角,哪怕他们会办得不够好。因为我们相信,实践更能培养人。唯有重视人才的培养,把接力棒交给信得过的、靠得住的人,计社才能拥有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
一开始,我是按照「企业管理」的思路来开展社团工作的。我找 Hr 面试应聘者的相关文章来读,我设想着成立一个某某工作小组来专门负责一项活动,我要求每位社干开会时都不能缺席,我幻想着只要一说大家就会去做……然而,经历过了,我才明白,这样的思路行不通。当我说出要成立一个《每周小知识》专项工作小组,问谁愿意加入时,没人答应我;当开会时我请大家讲讲自己的主意时,听到的却是沉默。有人不积极工作,你并不能像总是裁员的总裁那样随便地把他裁掉。公司与员工之间有着经济利益的纽带,员工害怕失业,所以会战战兢兢地工作。而对于学生社团的决策者而言,若把社团干部随便踢掉,那么最后剩下的便是自己一个光杆司令,什么都办不了。学生社团的维系,靠的是共同的爱好,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。托付一项工作,是在请朋友办事情;用平时的友好相处加上诚恳的请求态度,才能换来朋友尽心尽力的帮助。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难处,我需要的是多多理解和关心,而不应该总要求别人做到怎样怎样。也许在很多人看来,这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,但这的的确确是计社一点一点地教会我的。

作为副社,我和小伙伴们一起,用了一年的时间,把计社的活动带上了轨道。说实话,那时的活动数量,与今天相比,有不小差距。然而,把这些活动办起来,也并非易事。曾经,为了多吸引几位同学来参加网络知识讲座,我们举着写有社团名字的卡纸,像傻子似的在教学楼下吆喝宣传;曾经,我们在天还没亮时便爬了起来,在微亮的路灯下撑开了嘉年华的帐篷,在令人犯困的中午守在几台拆开的电脑主机旁,期待着下午的精彩;曾经,我们在 Ps 课程后一起走进小卖部里,相对而坐,吃着那填不饱肚子的河粉,脸上仍泛出淡淡的笑容。也许,这些往事已经被小伙伴们淡忘,但它们仍旧印在我的脑海里、我的梦里、我的心里。

一年的时光稍纵即逝。在高一生涯即将结束之际,我选择了不继续担任社团负责人,同时也对一年的社团工作进行了反思。我自以为认真地对待了这一年里的活动,每一场活动所教给同学们的知识的水准也不低,活动的准备、善后工作也都做得很细致了;第一学期「活动太少」这一弊病,也在第二学期有所改善。但,我仍旧觉得,这个社团还缺了点什么。我仔细地回想计社的每场活动,还是找不出缺了什么;直到我开始横向地对比,才发现,计社缺的,是一群人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哭一起闹的氛围。我非常注重活动能教给同学们多少计算机知识,却没有考虑过,同学们有没有机会在这个社团里交到新的朋友、能否在活动中收获触动心灵的感动。这导致的后果便是,社员们只是把计社看作一个纯粹的「培训机构」,他们像兵马俑里的陶塑那样孤立着,与周围的人不相往来,心中的那份「我是计社人我自豪」的归属感自然无从谈起。就连社干与社干之间,也没怎么交流过,只是纯粹为了工作而聚在一起。缺少友情,也就会因此缺少归属感和凝聚力。所幸的是,这些缺失的东西,正在被计社年轻的一代渐渐地找回。也许是因为我常将此挂在嘴边,也许是因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,无论如何,这总是令人欣喜的。

陪伴计社的日子里,我学到了很多,这其中有的甚至是整整一个学年工作的教训。卸下社团负责人重任后,我常常会回想起那些过去做得不够好的工作。每每想到,许多本该是我办好的事情,还没有去做或是还没有完成,就被压在了后来者的肩上,我总会觉得愧疚。于是,NOIP 2014 之后,我常常思索,我还能为计社多做些什么?看到廖健和泓锦因为工作太忙太累而成绩退步,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。为了帮他们减轻负担,我便和高一级的小伙伴们一起,给计社办起了编程课程;碰上计社有讲座、嘉年华等活动时,我也会前去帮帮忙,算是弥补一下我过去工作的不足吧。

这一年里,计社教给我的是「敢想敢做才有希望」。起初,廖健提出要搞 Arduino 单片机开发的相关活动时,我以「成本高、难度大」为由表示反对。但因为他的坚持以及行动,这扇新的窗户被打开了。不少社员期盼的程序设计课程自学年初被提起后,就一直处于左右徘徊的境地;抱着「拼一拼」看看的态度,我们又用行动将课程办了起来,走出了一条新路;尽管编程课程办得并不成功,但做过尝试总是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。在一中里,如果把学生会这样的官方学生机构比作温室里的花朵,那么计社便如同野生的杂草。作为野草,我们有着相对更广阔、更自由的生长空间,却也有着更严峻的生存挑战。如果我们不努力地扎根、生长,就争取不到阳光和养分,没有谁会来护着我们。举个例子,各学生组织换届的时候,对于三大机构的一些部门而言,即使一年里没办过多少活动,也会有扎堆的人去报名,可能他们觉得,给自己将来的简历添上一条「曾任某某部部长」会更好看些吧;而对于兴趣社团而言,能有那么五六位同学来报名竞选社长,便已经不容易了。所以,野草只能学会自己去创造机会、自己去争取支持,把根扎得更深。好比冰山,若没有那看不见的庞大底部,又怎能撑起海面上的一角呢?

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在多陪计社的一年里学到不少,而更值得庆幸的,是能够在这「搬砖」的过程中,认识一个又一个朝阳般的新面孔。下课铃响起,发亮总会戴好社徽满头大汗地第一个冲到信息楼;搬桌椅的时候,杰南扛得再重也从不说累;答应过的事情,柏麟不管多忙都会按时完成;午休前独自在小黑板上写着宣传语时,回过头来,小海正在背后默默地陪伴着我……是你们这么一群有爱的、能干的小伙伴,带给了我温暖,和希望。还记得嘉年华的清晨,我们一起擦去操场上桌面的露水;还记得吃午饭时,我们总是兴致勃勃地聊个不停;还记得午休时间在大报告厅里布置场地时,You Raise Me Up 为你们轻轻弹起……待年老之后,回想起自己曾经在十六七岁的日子里,做过这么多有趣的事情,认识过这么一群可爱的小伙伴,我一定会感慨年轻时没有白活,一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。一起「搬砖」的日子里,最难忘的,是夜里零零星光照着沉寂的男生宿舍楼时,我们还在门外走廊上,强忍着睡意,说着活动方案、谈着未来规划……不知不觉间,世纪钟的时针已经转到了第二天。夜深,回到自己宿舍,还不忘打开手机,再补上一句……然而,像这样夜谈的机会,似乎再也不会有了。

逝者如斯。学海的小鸭在湖边的红千层下学步的憨态,你们还有一年的时间去观赏;而我,却已然搬去了西区,与你们相隔一方。再过两天,便要开学了。嘴上一次又一次地对你们说着「不再挂念」,心里却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地留恋。高三的日子会把我打磨成怎样,尚不得而知;但我想,那份爱计社的初心,不会改变;它,一直都在,永远都会在。

在我眼里,意气风发的你们是优秀的,是我自愧不如的优秀。一年前的这个时候,我曾说过,计社要能够习惯没我在的日子,才能良性发展。今天,这句话依然成立。我天生不轻易信任他人,却没有理由不去相信,你们完全能够肩负起带领计社继续前进的责任。谢谢你们的每一份祝福,我会带着它们,去走过高三的路,走出一片新的天地。